【砥砺六载 奋进杭电】自动化学院: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5-02浏览次数:187

  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自动化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学院师生员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  学院注重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出国交流项目。近六年来,学生出国学习交流人数达220余人,目的地遍及亚、欧、美洲。2013-2014年,学院学生出国交流以本科生组团赴港台地区为主,2015年起,交流目的地和参加学生层次逐步多样化,赴法国巴黎第五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交流人数日益增加。自2016年起,学院与俄罗斯圣光机大学以研究生短期培养(境外90天)为切入点,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合作。近三年,学院共选派16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赴俄罗斯圣光机大学交流,成为我校以专业课程学习为主的交流访学项目的典范。2018年9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圣光机联合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成立,学院将承担联合学院的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和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任务。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院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学者保持着良好的互动与合作。近三年来,学院教师国际化比例超过50%,主办或承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访200余人次,举办专家学术报告会100余场次。2015年3月,学院以团队形式引进俄罗斯圣光机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院长Bobtsov Alexey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目前该团队研究人员已达8人。2016年7月,澳大利亚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杰出教授Brian Anderson教授加盟学院,受聘为学校首位杰出教授,并定期来校与学院师生进行学术交流。2017年10月,信息物理系统感知与控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得到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立项,该基地依托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由国际著名学者Anderson和Petersen教授共同领衔,聚集了俄罗斯圣光机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韩国汉阳大学、法国巴黎第五大学以及法国国家科学院等20余位信息系统控制领域的海外专家和学者。

努力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  学院大力派遣青年教师出国进修交流,近三年,共派遣教师60余人次到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访问学习,300余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院还聘请了多名海外兼职教授、讲座教授,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印度、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通过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取得了快速发展,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人才培养形成新体系  学院依托国际联合培养平台,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从以往单纯的学习语言、开阔视野,发展到赴国外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专业技能培养,同时,引进国际学术大师,定期为学院学生作最新前沿科技讲座,形成了“创新、应用、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学院还依托创新基地,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2016年学院组建SRT(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 Lab)实验室,与来自美国高校、清华大学、中科院以及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老师建立广泛合作,实验室常年指导本科生90人左右,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及早了解业界动态,融入社会,锻炼才干。

  近年来,学院优秀人才辈出,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表现优异,获得包括“挑战杯”国家金奖、智能汽车竞赛全国特等奖在内的省级以上奖励近200人次,特别是在2018年第十三届“恩智浦”杯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全国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获奖数量和质量位列全国第一。学生科研成果显著,2017年7月,大四学生涂云斌撰写的论文被第25届ACM国际多媒体会议录用,受邀赴硅谷参加会议并作报告,在全国高校本科生中亦为少见。

学科建设取得新成就  近年来,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迅速,成为浙江省首批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和一流学科(A类),并于2013年成为我校首批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之一,是学校重点发展的5个学科特区之一,2016年入选首批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经过多年的建设,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科总体实力处于国内高校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B+,与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5所高校并列第17位,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排行榜中列全国第14位(位列全国前7.49%)。

师资队伍形成新格局  学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截至2018年10月,学院有教职工145人,其中专任教师128人,正高职称32人,副高职称52人,博士学位教师87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101人。学院拥有国家级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1人、青年“****”1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浙江省“万人计划”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及以上培养人员13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5人、浙江省“优秀教师”1人、特聘教授11人、Elsevier高被引学者2人,以及国外讲座、客座教师23人,国外进修访学学者29人,形成了一支在教学、科研、工程应用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师资队伍。

交叉平台开创新局面  2017年11月,“一带一路”信息技术研究院成立,隶属于自动化学院,是学校面向国家“一带一路”、新疆防恐维稳和信息化建设而设立的多学科深度融合的交叉平台,也是学校提升学科水平和科研服务能力、推进省重点高校建设的重要举措。2018年4月7日至13日,奥地利总统、总理联袂访华,中奥双方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其中,奥地利MUT环保技术与机械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与我校就共建高性能功能化的环保设备及先进制造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带一路”信息技术研究院在其中作出突出贡献。2018年5月,学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以自动化学院、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特区为依托,融合“信息物理系统感知与控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的海外智力,交叉融合计算机、电子信息等学院人工智能相关高水平人才和研究团队共同组建,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人工智能科学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服务平台。人工智能学院和研究院将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战略需求,在“大数据智能与智能制造”“自主智能与无人系统”“人机混合智能与智慧健康”三个方向上形成特色,在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内领先的标志性、原创性学术成果。(自动化学院)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杭州经济开发区白杨街道2号大街1158号
电话:0571-86915062,0571-86919047
邮编:310018
学院微信公众号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Copyright© 2025圣光机联合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